簡介

藝術家黃明勝,生於1950年,臺灣雲林菜公庄人,幼年時受小學老師陳陸波先生的影響,對於書法之美自始心中生根。

黃明勝入書法殿堂至今30年有餘,創作歷程約可分為3個10年為階段;第一個10年(民國69-79年,西元1980-1989年),開始尋訪自己喜愛的字體,在未有師承的情形下,四處摸索。雖然閱覽八方眾多名家書體,但尚未尋獲自己喜愛並可深入研習的字體。

第2個10年進入已有根基的階段(民國80-90年,西元1990-2000年),喜愛觀帖,研究各家書法派別與形體,並在此階段閱覽到范曾和徐鼎先生的書法,大為驚艷與喜愛,從兩位大師的作品中獲得相當的啓發,對於其書法走向有相當重要且不可磨滅的地位;也是在這個時期,開始動手刻印。

關於刻印的學習過程也是從這個階段萌芽(1992年),談論及此黃明勝特別感謝友人的提點:書法除了書寫的藝術,對於印章也需要講究;於是步入自篆自刻之路。

個人風格獨具的金、銀色字體亦是在此階段(西元1995年)開始深入研究,嘗試各種不同顏料調配,摸索出將貝殻金、貝殻銀以及貝殻白金三種色彩極致發揮,所書寫之作品至今日(2017年)已逾20載仍不見褪色,惟此階段時期創作素材仍僅發揮在宣紙上。雕刻的鑽研初期從書法必然使用的印章刻印以外,接觸的媒介也逐漸延伸至陶瓷、茶壺、石頭、木頭、花器等,即使只是河邊俯拾的鵝卵石都能成為藝術創作的題材。

來到第3個10年(民國90-100年,西元2001-2011年),因著長時間不斷努力仍執著走出自己風格的字體,友人間稱為「書畫體」,也因為涉略百家賢達論述,對於書法藝術其中之奧妙更領略於心。另一方面,對於金、銀色字體創作媒介從宣紙發揮至絹帛等布料上,頂持著棄而不捨與百方嘗試的傻勁,致力於將書法字體呈現光澤持久,不因時間漸遠而將亮度保存至良好狀態。

如今已邁入第4個10年,充滿黃明勝個人風格之書畫體受到多方的肯定與認同,除了書法的揮灑更加自如,金銀字體的創新也能極致呈現在各種布料、衣物、提包等各式各式材質之生活物品上。這個時期得到眾多貴人朋友們的賞識以及推薦,得以將自身經驗和成果代表台灣數次到日本、中國大陸、法國巴黎羅浮宮等地分享書法浩瀚之美。

書法至今,黃明勝經歷過他人的質疑:「認為正統的書法不應該是這個樣子」,然而並沒有因此影像自己對於書法的狂熱,一路上持續尋尋覓覓、跌跌撞撞創作屬於自己認為的路,其中艱辛不足以道也。